37000a威尼斯

从陕北钻场到全国领奖台——记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钻探三等奖获得者李涛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陕煤地质 作者:李媛
分享到:

2025年6月,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有限公司地质钻探工程处李涛,接过了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参赛通知书。这个在陕北高原钻场扎根十三年的“90后”青年,心中涌起不同于钻机轰鸣的强烈心跳——他将代表陕西省出征全国赛场,这份沉甸甸的通知,承载着全省煤田地质系统的责任与期待。

淬火成钢:煤田深处砺就过硬本领

自参加工作以来,李涛始终坚守勘探一线,在艰苦环境中锤炼钻探技能。曾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严寒里,他连续奋战36小时,全力保障重点勘探井顺利完钻。在此之前,他已在陕西省煤田地质系统崭露头角,凭借精湛技术斩获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第二届钻探技能大赛冠军。

接到全国竞赛备战任务后,李涛迅速进入全封闭“备战模式”。多年一线实战积累的经验,让他在西安内部选拔赛中尽显沉稳。面对激烈竞争,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不懈拼搏,最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成功拿到通往全国赛场的“入场券”。

熔炼提升:集训场上凝聚团队力量

全国竞赛的备战之路,远比想象中艰辛。在集训基地,每天清晨五点半,当城市仍在沉睡,集训队8名队员已准时开启“雷打不动”的五公里越野训练。“矿山救援拼的是技术,更是体能和意志。”教练段晓青的话语,成为队员们坚持的动力,他的哨声也渐渐成了大家新的生物钟。

枯燥的集训生活中,浓厚的团队氛围成为李涛成长的“助推器”。8名队员毫无保留地分享各自擅长的技术要点,耐心指导彼此的操作短板,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提升。而教练段晓青的全程陪伴更让队员们倍感温暖——从清晨的越野拉练到深夜的理论答题,他既是严格的监督者,更是坚定的鼓舞者,用“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信念,凝聚起整个团队的力量。

砺剑攻坚:雨中磨合铸就精准操作

大赛前夕,意外状况突然出现——竞赛组委会临时细化操作规则,钻机关键环节的操作要求发生重大调整。此时,陕西队已通过抽签确定次日参赛,时间紧迫。为减少实操配合失误,确保万无一失,陕西队领队第一时间联系徐工集团,连夜组织队员前往徐州加练。

淅沥的雨声中,李涛与负责钻机操作的队友一遍遍重复新动作。雨水顺着安全帽檐流进衣领,训练服早已湿透,但“角度再偏两度!”的校正喊话声始终清晰有力。这样的对话重复了上百次,两人在雨水与汗水的交织中不断校正动作、磨合默契,将精准操作刻入肌肉记忆。经过四小时的高强度加练,两人配合已十分娴熟,为次日的赛场发挥筑牢基础。

亮剑赛场:全国舞台书写陕西荣光

全国竞赛现场高手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20支钻探代表队展开激烈角逐。面对强劲对手,李涛沉着应战,凭借在理论考试、综合技能、钻井液性能配置等个人项目中的扎实功底,以及与队友在定向仪器操作、车载钻机实操、冲击器拆装等团体项目中的完美协作,最终在钻探组个人全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这份荣誉意义非凡——它不仅是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在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中获得的最高个人荣誉,更是对李涛十三年一线坚守与不懈奋斗的最好肯定,彰显了陕西煤田地质人的技术实力与团队风采。站在领奖台上,李涛用曾沾满油渍与汗水的双手,接过了再创辉煌的“接力棒”。

载誉归来后,李涛没有停下脚步。当他再次站在钻场操作设备时,训练场上的汗水、雨中磨砺的技术,都化作了新时代地质人的坚实底气——既要传承地质报国的精神血脉,更要勇立技术革新的潮头。正如一位老地勘队员所说:“从李涛身上我们看到,在地质报国的征程中,青春正续写着新的篇章。”